1924

温暖是一种力量

——青岛市第三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李青事迹侧记

(2021-12-14)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挖掘、选树、宣传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优秀劳动者典型,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青岛市总工会和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寻找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活动。经遴选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我校李青老师光荣地被评为青岛市第三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

  李青,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第一中英语教师,2021级国防教育班班主任,曾荣获2018年度青岛市三八红旗手,“岛城最师范儿教师”、青岛教育局“巾帼文明标兵”等荣誉。连续被评为青岛一中首席班主任。

  李青老师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爷爷和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这一神圣的职业,成为了她从小的向往和追求。大学毕业后从教,至今已近30年。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她始终把“献身党的教育事业”作为座右铭。在工作中,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李青老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她对学生无私关爱,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克服自己身体病痛和家庭中的困难,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辅导学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一、班级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李青老师在班主任这个特殊的岗位已经耕耘了23个春秋。她通过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习和自己不断地实践、摸索和总结,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例如,采取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调控的方式;组织学生制定并讨论班规、班徽、班旗;在班级中开展“擂台赛”“结对子”“优点单”“微剧本”等,这些举措都成为了李青老师班主任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健康向上的班风、朴实浓厚的学风、多姿多彩的活动构成了凝心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由于同时担任重点班班主任,加上满负荷的教学任务,李青老师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工作上,研究教学和班级管理。周末和假期她也会放弃休息时间陪伴学生在自习室学习,风雨无阻,从不计报酬。

  2019年,高三备考进入关键时期,工作十分繁重,就在这寒冷的冬日,她的父亲突发心梗去世,母亲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一下跌入了低谷,需要唯一的女儿来照顾。她耐心做好母亲的思想工作,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她夜间照顾年迈体弱的母亲,白天按时上班,精心备课、上课,没有申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精力体力付出已达极限,但她从不抱怨,从不叫苦,没有向学校提出特别的照顾要求。

  除了工作上的辛苦,李青老师的身体问题也面临严峻挑战。长期的伏案工作导致腰椎间盘严重突出,颈椎问题让她经常眩晕。但她从不声张,只是在实在坚持不了的情况下,在课间悄悄地到空教室找一张桌子,平躺几分钟缓解一下头晕和不适,然后继续上课。

  有时她下班回家,已经疲惫不堪,但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任务让她感到自己重任在肩: 批改作业、班会筹备、与家长沟通、备课……稍事休息,她又坐到了写字台前,打开灯,继续投入工作。

  她的敬业精神,令人深受感动,十分赞佩。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她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分别被评为青岛市先进班集体和青岛市教育局先进团支部;她本人被评为2018年度青岛市三八红旗手;2017至2019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给与记功表彰;2016年至今,被连续授予青岛一中首席班主任荣誉称号、2016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青岛一中黄晓明“优教奖”、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荣获青岛一中“党员先锋”荣誉称号。

  李青老师努力践行师德规范,并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献身党的教育事业。通过参与学校教师培养的双“金字塔工程”,近几年,她先后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带了多位“徒弟”,如今这些青年教师已经成为班主任队伍中的骨干。

  二、陪伴是老师最长情的告白。

  在学生和家长的眼中,在同事和领导的心中,李青老师就是高尚师德的典范。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简单而执着。当老师,尤其是当班主任,那是责任与担当的代名词。李青老师一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敬业修德、坚韧勤奋、乐于助人、履行责任;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温和正直,宁静淡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新高考与疫情狭路相逢,2020届高考生在最后半年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困境。新高考元年、长时间居家学习、高考延期一个月……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学生和家长猝不及防。

  李青老师担任2017级1班的班主任,同时承担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和年级英语集备组长的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她责无旁贷。从寒假后期到4月15日开学复课,漫长的居家学习,她带领学生一起走过。网课期间手机、电脑24小时开机。早上6时30分,打开腾讯会议早读间,学生陆续登陆进来,晚上10时30分,腾讯会议夜修室关闭学生下线休息,但只要线上还有一名学生在,她就在会议室里陪着。尽管隔着距离,只能在屏幕上虚拟陪伴,但不能把学生单独留在里面,成了所有老师不曾说出口的默契。

  作为高三英语集备组长,完成班主任重任的同时,她每天组织组里的老师集备、出题、审题、批改、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所有这一切超负荷的工作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精力,需要的是一颗爱岗敬业的心,需要的是对学生爱的情怀。每天从早到晚,两台电脑一部手机始终在线,成了她那段时间的常态。                      2020年4月15日,在学生、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山东高三全体开学复课。一中校园里,高考生们走进久违的教室,班主任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每天晨午晚检,收集每日接送学生车牌号,统计走读学生家人健康状态,甚至教学生如何洗手、食堂怎样按防疫要求就餐,额外增加的工作量,让她和老师们疲惫不已。“确实挺疲惫的,但就是一种责任吧,只要肩上扛着这个担子,老师这口气就要一直提着,不能松。”

  2020年7月5日,高三生在校的最后一天,前夜李青老师花费了整晚时间,为班里每名学生写了一张卡片。“学校专门印制的明信片,正面是青岛一中校园风光,背面一侧是高考励志语,她就在右侧的空白处,写下每个孩子留给她的一个回忆片段。”从傍晚到凌晨一时,每名学生的三年点滴在脑海上重新翻过。跟所有的一中班主任一样,为了方便每天进教室陪学生,她选择了在学校周边居住。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班主任天天在教室里的守候,成了所有高考生最珍贵的备考回忆。高考4天,她在考点门口守了4天,早上一个个击掌鼓励送进去,中午和傍晚一个个接出来,嘱咐几句再交到家长手里,她的守候从高一到高三再到高考,从未有一天缺席。

  高中三年的每个夜晚学生都会看到她的身影出现在教室,或答疑,或谈心。她默默地守护在孩子们的身旁,教学楼的夜晚,那么静,师生一起在执着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师恩难忘,李青老师的学生是这样评价她的:

  “......怀念高三时光。李老师早上早早地来早自习,晚上10点多才回家,班主任老师成了每天我们见得最多的人,她陪着我们从早到晚,我们后来都笑着说和李青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长。是我的母校和班主任留给我的奋斗精神指引着她,保持不服输的精神,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因此受益。”——赵赫,现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人生就像站台,我们不记得自己走了多远的路,但我们记得曾经经历的那些人和事,他们就像根扎在她们的记忆深处。李青老师常常教导她们“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再坚持一下!”一句指引着做人做事的方法,另一句鼓励自己在困难,逆境下奋力。知识的传授是瞬时的,而习惯的养成是永恒的,老师三年培养给她的做事做人方法一直激励着她在前进的路上奋斗。”——王沛锋,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研究院。

  三、杰出师能是教师育人的底气。

  李青老师用她的杰出师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扎实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她多年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经验丰富,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一直在级部名列前茅。她个人曾获青岛市优质课二等奖,多次举办青岛市级开放课和经验交流,所带历届高考班英语成绩突出,培养了大批考入“双一流”、“985”和“211”知名大学的优秀学生。

  李青老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主持并参加国家级和市级的课题研究,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和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分获国家级和省级一、二等奖,连续多次被评为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优秀学员,所撰写文章被专家推荐为资源。

  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潜能,同时将自己的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和反思与英语教学方面的一些教学感悟记录下来,为青年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真善美是教育至高的境界。

  李青老师被家长们称作“孩子们的守望者”、“班级的定海神针”。作为班主任,她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更是一次次精神的洗涤。她是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平凡的守望者,在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她用朴实的语言、踏实的行动,传递着知识,传递着爱,更诠释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崇高的情怀。

  记者曾经问到她:什么样的教育是你眼中的美好教育,她用心地回顾走过的这27年,她把自己的教育感悟与大家分享:

  温暖——教育是一门温暖的功课,温暖自己,温暖孩子。这是由教育的特殊工作对象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情感的人。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而爱是有温度的,教师的言行是温暖的源泉。

  细节——教育中,细节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的地方。教育一如农业,教师就是辛勤耕作的农民,不事张扬,服务于普罗大众,其最古老最传统的方法就是本本分分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唤醒——教育是一种发现之旅、唤醒之旅、熏陶之旅,是一种接受美好生活的洗礼。教育中,教师应当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以期达到教育最美好的境界。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不竭动力。

  李青老师,就是教育战线上的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是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光荣典范。

  青岛一中全体教职工将以“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为榜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新起点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青岛一中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