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打造区域教育新高地
——青岛一中省市学科基地风采展示
(2025-04-08)为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政策精神,全面落实新课改新教材的理念与要求,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分别遴选了一批学科优势突出、教学资源丰富的学校作为学科教育基地。青岛一中地理学科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完善的课程体系及卓越的教育教学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历史五个学科获评市级学科基地。
青岛一中以学科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课程开发、资源共享、高校联动等方面工作,构建“基础+拓展+竞赛”三级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面向全市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学科教师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探索贯通培养模式。
不忘初心行致远,聚势赋能谋新篇
——青岛一中地理教研组
地理教研组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识渊博、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组内老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与时俱进,乘势上
地理教研组于2024年2月获评山东省学科基地。这与学科组良好的精神风貌及组员们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实战精神密不可分。
地理教研组现有教师12人,高级教师3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2人,青岛市教学能手3人。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微课程1节,全国数字资源课程评比特等奖1例,山东省地理教学大赛一等奖1例,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4节,国家及省市级公开课、名师开放课、交流课等近30节,经验交流10余次,省市级一师一优课8节,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2人,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10多个,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近20余篇,各级微视频比赛、NOC比赛等获奖50余项,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学科相关竞赛和比赛,获奖学生累计近千人,组内所有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地理教研组多次获评我校先进教研组。
基于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综合性的特点,新高考中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较多,提升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同时地理学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广泛,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探索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拔尖人才;地理学科与国防科技联系紧密,在我校获评全国首批国防特色教育示范学校的背景下,地理学科更有利于发挥我校的国防特色。
笃行不殆,奋楫行
(一)深耕大单元教学,引领教学实践新风尚
依托山东省中小学大单元教学实验学校培训工程,地理组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近年来地理组多位老师在省市级公开课中开展大单元教学示范课,得到业内老师的一致好评,引领区域内大单元教学发展。在山东省高中地理“启成”活动中做经验介绍并展示优秀课例。
组内教师针对具体学情集体讨论生成具有地方课程特色的大概念,整合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提取不同模块涉及的概念进行整合,结合真实生活创设单元大情境、大任务,针对地理课程标准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任务设置来落实大单元教学。地理教研组经过教学实践构建了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并遵循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性的原则,设计可行的评价任务和评价量表。
(二)双建构强化学科根基,问题链引领深度学习
地理教研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思想为主线,以能力提升为目的,以“双建构”为方法推进学科教学。教学中突出知识的重构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阶段学习中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整合优化,形成清晰完整的单元知识网络。在关键能力培养方面,针对高中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高频考点等加强针对性训练,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建构,用思维链的方式构建材料、知识和设问的关系,指向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地理教研组推行“思维牵引式”教学法,践行“四环节”(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内化、点拨升华)的素养课堂理念,严格执行学校“六要素”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三)课题引领跨学科融合,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地理教研组教师参与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高中传统文化教育与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2020年10月已结题,鉴定为优秀等级),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课题《基于web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工具与数字教材的融合研究》(2023年6月已结题),主持青岛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视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2021年11月已结题),主持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地理联系类知识教学实践研究》。青岛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选中荣获高中组二等奖,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创客与STEAM课程评优赛项STEAM和创客课程组二等奖等。
结合我校具体学情和国防科技特色,地理教研组开发基础素养型、提升实践型、深研创新型的以地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群,形成《魅力青岛》《蓝色海洋》《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灾害防治》《国防科技与资源、环境和国家安全》《地球科学与竞赛》《航空航天与现代国防工业》等学科融合校本课程。
(四)社团活动促成长,科学竞赛谱新篇
地理教研组组织多样化的地理社团活动、开设竞赛培训课程、开展野外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社团活动充分运用校园、市区等地理教学资源,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研学旅行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23年8月,高若轩同学作为代表参加了北京大学师生的野外实习活动,在追求科学和探索世界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地理教研组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赛、“地球小博士”全国科普知识大赛等地理竞赛,通过校内教练员培训、高校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完善竞赛学生培养体系,参赛学生成绩优异且获奖率逐年递增。2022年毛从越同学在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金奖,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决赛,摘得两金一银一铜;胡彦斌同学在第十九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中获得金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24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赛省赛中获奖率高达93%,一等奖率达45%,4人进入全国决赛,居全国前列。
地理教研组获评“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地理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组内全体教师多次获评“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行远自迩,再拔节
2023年8月,全国首个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落户青岛一中,2023年11月,青岛一中成为地球与行星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联盟学校。借助高端平台的支撑,我校地理教研组不断探索中学阶段地球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聘请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大学教授前来讲座指导和作为校外导师;与海军潜艇学院、青岛大学、鲁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合作育人。
地理教研组,以其卓越的教研实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底蕴,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在未来的日子里,地理教研组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探索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拔尖人才。
撰稿人:邢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