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 党团工作 /
  • 共青团建

家 书

——青岛一中“红色大讲堂”党史网上课堂之学生讲“红色家书”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每一个人,都在宏大的历史上点缀着自己的血泪,每一个人,都让这时代灿烂辉煌。

  大年初一,清早鱼肚白般的天空刚刚泛起了朦胧的光,初升的太阳就将鹅黄色的晨光洒满大街小巷。六爷爷如同往年一样解开旧时的红包裹,一封封泛黄的书信散落出来,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跃然脑海。

  “……1964年8月美国对越南发动了侵略,无私的援越战争打响了!18岁的我应征入伍,做了援越侦察兵。……”

  “越南战场上基本都是40度的高温,在潮湿的灌木丛里摸爬滚打,经常全身爬满蚂蚁,还有冷不丁出现的巨蛇、 轰隆隆的敌机……苦中作乐,作战之余,我总结作战成果,形成了《越战散记》……”

  “一日清晨,天色还早,我正和战友运输作战物资。两架敌机发动偷袭,来势汹汹,我们扔掉物资急速跑到作战部位,迅速发出准确的侦察信息,瞬间高射炮做好了作战准备。两管高射机枪朝敌机扫射,一番毅力与实力的较量后,最终两架敌机被迫掉头飞走,留下两道灰溜溜的尘烟……”

  轻轻地捧起那些泛黄的书信,我依靠在窗前细细品味。不经意间,一封画有红心的信封从指间滑落,读着这封信,我不觉湿了眼眶。“……近几天,美军频繁来犯,斗争激烈,我和战友们都准备好了遗书,做好了随时拼命的准备。娘,这封信就权当是我给您老人家的遗书吧,保家卫国,是儿子责任。只能愧对娘亲了,请原谅不孝儿……”

  一封封家书陪伴六爷爷走过了漫长的抗战岁月,书信中那一抹抹英姿飒爽、器宇轩昂的身影,亦是一颗颗炽热、忠贞、无畏的年轻军人的心,承载着六爷爷和战友们浴血疆场、护国佑民的心愿。

  后来,六爷爷退伍,看到年迈的母亲,一贫如洗的家境,他决定留在老家。六爷爷将转业带回来的勋章、军装、《越战散记》用红布包裹好,连同那一封封从未寄出的家书,封存在旧木箱子里。

  时光总是残忍地蹂躏着人们的容颜,直至躲进渐多的皱纹里。每年初一午夜六爷爷总是起身点亮灯,微弱的灯光向四周散开,打开旧木箱,慢慢解开红包裹,吹掉上面的灰尘,取出当年的勋章、军装、家书、《越战散记》。微弱的灯光映照在勋章上,红红的,亮亮的。六爷爷呆呆地看着,不由自主地打开整齐的军服穿在身上,带上勋章,立正,朝北京的方向,郑重地敬了个军礼,心里默念着:我以前是一个兵,现在仍然是一个兵。

  年复一年,我寻着六爷爷讲述抗美援越的往事。在微风轻拂的老家院落,一道温润的光透过老榆树葱郁的叶片,流转在树前的石桌上,伴着老蒲扇的气息,六爷爷厚重而坚毅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六爷爷每每讲到难忘的回忆,他眼角溢出的微光,不似年至古稀的沧桑老人,更像是从时光年轮中铿锵走来的意气少年。

  闲暇之余,六爷爷将自己的一腔热忱注入他的诗作《老兵之声》中:

  退伍不退志,国要我来防。

  强军强国梦,早日定实现。

  ……

  六爷爷讲述那段红色记忆,从不疲倦地讲,向本村邻居们讲,向村里学生娃们讲,走到哪里讲到哪里。

  一日为兵,终身为兵。老兵未老,壮心不已,老兵的声音会一直传下去。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是六爷爷那颗忠贞不渝的赤诚丹心,亦是一代人难以忘怀的红色印记。

  记忆不再尘封,家书永不褪色。

  撰稿:2019级7班  刘钰柏

   





【发布时间:2021-06-16】